中国福利彩票排列三 - 中国福利彩票排列三试机号 - ghb

专业介绍

首页» 学院概况» 专业介绍

信息工程专业

发布时间:2020-07-20

历史沿革

信息工程专业源自华北科技学院通信工程与信息安全专业,2015年开始本科招生。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信息工程融合了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电子科学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交叉专业。

1999年招收通信工程专科专业;

2004年招收通信工程本科专业;

2007年招收信息安全专科专业;

2015年信息工程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立足信息行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富有安全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较好地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安全等基本理论,得到信息处理、电子通信、计算机及无线网络安全等领域实践训练,具有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以及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在现代信息行业从事开发、设计、制造与管理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基础适度、口径适中、特色突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通信系统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接受信息工程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以及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图1-1 硬件系统和移动终端

 

图1-2 3G/4G/5G无线传输系统

 

图1-3 密码系统及信息处理系统

图1-4天线射频及图像处理系统

图1 信息工程专业涉及的部分应用领域

课程设置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技术、通信原理、微波原理基础、天线与电波传播、现代密码学、无线通信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DSP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现代通信网、Matlab程序设计、虚拟仪器技术、Python语言、信息软件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基础、Cloud Computing and Big Data(云计算与大数据)、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移动通信与无线传感网)、雷达原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平面显示技术、应急通信技术等中英文课程,以及认识实习、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详细见《信息工程专业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与优势

该专业属于工学类中的电子信息类。2020年,在所有1103个专业中,就业排名24;在工学类170个本科专业中,就业排名4;在电子信息类16个本科专业中,连续5年就业排名第1

图2 信息工程专业排名

本专业对数学、物理、信号理论、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有很高的要求,紧紧跟踪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信息处理与网络安全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对部分专业方向课程通过引入国外原版教程,采用英文授课方式,形成风格独特的课程体系。

通过工程训练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实训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公司运营环境引入校园,让学生更早的适应社会。

就业深造

 

该专业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交叉学科,决定了就业的宽口径和灵活性。毕业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通信与电子公司的信息化、数字化电子系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及运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体方向包括:信息与通信系统及顶层应用设计、无线网络及传输系统、数字电子仪表和设备、网络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加密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

 

另外,在继续深造方面,毕业生可以报考信息处理、网络信息安全、通信与信息处理、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类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2019届毕业生考研率超过20%

中国最大的职位搜索引擎--职友集(始于2005年)近几年统计数据如下:

图3 信息工程专业薪资情况

修业年限按学校相关要求,一般为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术活动及国际交流

 

 图4 信息工程专业竞赛及获奖 

图5 信息工程专业外出参观实习


图6 信息工程专业导师双选会

 

图7 首届应急管理智能控制与安全监测设计大赛暨高峰论坛讲座文化周活动


图8 与西苏格兰大学师生学术交流



图9 与匈牙利潘诺尼亚大学师生学术交流